9月20日,《法治日報》再次報道了三水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優秀做法本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三水區“和功夫”構建基層多元共治新格局!
近年來,佛山市三水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人民調解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吸納各類鄉賢力量,打造“祠堂+鄉賢+調解”基層治理模式,激發鄉村治理內生動力,切實把矛盾糾紛預防在源頭、化解在萌芽,逐漸構建起基層治理新格局。
蘆苞鎮獨樹崗村民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鄉賢調解工作室揭牌儀式。
“佛山市注重發揮各區地域特色,支持探索創新,積極打造佛山‘和功夫’,最大限度實現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狈鹕绞形ㄎ嚓P負責人表示。
德高望重的力量解紛爭
“當祠堂遇上鄉賢,敬仰和文化道德力量碰撞交融,教育鄉民、反哺桑梓、澤被鄉里,發揮著助推鄉村治理現代化的作用?!比畢^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有糾紛找鄉賢能搞定”在三水已成為共識。
三水區司法局白坭司法所以陳氏大宗祠為試點打造的鄉賢調解工作室古色古香,上墻的族規祖訓與法治元素相得益彰。39名人民調解員均是本鄉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的鄉賢。
鄉賢調解工作室
“鄉賢的道德權威和聲望是經年累月公正公平處事得來的,在糾紛矛盾化解中特別有優勢?!标愂洗笞陟舻摹笆骞^”陳達榮說,鄉賢調解員有著“地熟、人熟、事熟”的優勢,該優勢以點帶面輻射周邊各村,鄉賢們綜合運用法律、人情、鄉俗、村規等,有效化解了一批鄰里糾紛。
去年年初,一名幼童不慎掉入村里的池塘溺亡,幼童父母哭天搶地要村里給說法。作為池塘所有人的村小組認為,悲劇完全是當事人自身原因導致,不愿意擔責。雙方一度相持不下,糾紛難以化解。
陳達榮介入調解后,給村小組負責人擺事實講道理:“顯而易見,請律師要花錢,處理起來時間很長。而且從池塘管理方面看,也確實有需要加強的地方,從人道的角度看,也應當給予一定的扶助?!币徽Z驚醒夢中人,村民小組負責人當即決定向村民轉達意見,并促成了和解。
吸納新市民做優勢“第三方”
吸納新市民優秀代表參與矛盾調解工作,也是三水區基層治理的一大特色。
據了解,設在白坭鎮中心、以佛山市二級調解員李英全的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中,11名調解員有一半是新白坭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在處理同鄉人的糾紛時,“老鄉”的親切感更容易獲得新市民的情感共鳴。
李英全調解工作室
2021年年底,白坭鎮富景社區石鰲村升級改造,需要收回村民轉租給第三方王某的20畝土地。作為王某老鄉的調解員上門,幾句鄉言鄉語便拉近了心理距離,促使其交回所租的土地,石鰲村升級改造工程得以順利推進。
作為新市民,“第三方”的優勢已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力量。來自河南的肜彥偉身兼多職,他是當地一家工廠的人事部經理,也是富景社區非戶籍黨委委員、“新白坭人”黨支部書記,還是李英全調解工作室調解員。他已經通過鄉音鄉情,化解了不少矛盾糾紛。
白坭鎮水運村有一位長者,想要在房屋旁的斜坡通道開個側門,便于出行,隔壁鄰居是一戶新市民,以“隱私保護”為由不同意長者的做法,雙方因此爭執了半年有余。本地調解員多次介入,均無功而返,皆因新市民懷疑本地人有偏袒。肜彥偉介入后,提出折中方案,打消了矛盾雙方的疑慮,很快化解了糾紛。
讓調解更專業更有說服力
為切實把矛盾糾紛發現在早、解決在小,三水區積極推動“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三水區人民法院白坭法庭副庭長盧澤輝介紹,去年9月,白坭法庭與白坭司法所簽訂了庭所共建協議,組織鄉賢調解員走進法庭,通過“旁聽庭審”“法官說法”,近距離學法,邀請法官在祠堂內圍繞民法典、人民調解法等開展普法講座,不斷提高人民調解工作的知曉率和影響力。此外,還為鄉賢調解員提供專業培訓,在土地承包合同、鄰里糾紛、家事糾紛等案件中,邀請鄉賢人民調解員參與調解。
白坭人民法庭、白坭司法所“庭所共建”簽約儀式
富景社區四房村一名土地承包者因經營不善“跑路”,留下一些基礎設施,對于事件的處理,村民有不同意見。圍繞承包款、保證金如何處置等專業問題,白坭法庭、富景社區和鄉賢調解員共同發揮作用,最終妥善解決了遺留問題。
對于村居法律顧問這一專業資源,三水區將他們“編”入鄉賢隊伍,通過“律師+調解”強化依法化解矛盾糾紛能力,協同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引導村民依法表達訴求。
云東海豪哥調解工作室獲贈致謝錦旗
三水區各鎮街還因地制宜,探索并發揮人民調解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樂平司法所將劉氏公祠打造成村民自治議事場所和鄉賢調解室,幫助村民們化解一批糾紛;西南街道成立彭國強調解工作室、區訴前和解中心和解工作室,推進和解機制向基層延伸;云東海街道成立豪哥個人調解工作室,并設立調解服務站點,形成“家門口”調解工作體系……
“接下來,佛山市將借助基層治理新嘗試,以打造多元共治‘和功夫’為強點和亮點,推動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為佛山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狈鹕绞形ㄎ嚓P負責人表示,佛山市委平安辦近日牽頭制定了《佛山市關于推進平安鄉村(社區)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出平安鄉村(社區)建設“七無三零”(無涉訪違法行為、無刑事治安案件、無邪教、無黑惡勢力、無公共安全事故、無毒害、無群體性事件,零酒駕、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
“這是我們的工作目標,也是我們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佛山實踐?!痹撠撠熑苏f。
(編輯:黃賽)